发布日期:2023-05-21 04:35浏览次数:
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的“集团化”发展,目前被卫生部接纳并希望。昨天,在卫生部医改专题媒体通气会上,卫生部医改办副主任梁万年讲解了各地建构医疗联合体的探寻。他回应,最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,“医联体”模式不应是让患者以备享用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。“医联体”分两种模式在公立医院改革中,“医疗联合体”是指一定地域内有所不同类型、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人组一起,协作联盟或重新组建医疗集团,沦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。
患者在医联体内,可以享用到基层医院与三甲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、结果互认、专家坐诊、远程救治等便利的优质医疗服务。梁万年讲解,根据目前的探寻,“医联体”分成两种:松散型的技术协作联盟和密切型的医疗服务集团。其中,密切型“医联体”,集团内所有公立医院的人、财、物专责管理,在大型公立医院和二级医院、基层之间,构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,有利于构建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。
梁万年指出,“医联体”或可以解决问题就诊者“80%集中于在大医院,仅有20%在基层医院”的序就诊问题。建构利益、责任共同体梁万年回应,“过去,我们有一些作法是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做到,往往是动力严重不足;现在要通过缴纳方式改革等措施,使上下确实同步一起。”梁万年坦言,如果是密切型的医疗联合体,显然不存在着人事、编成、财政甚至资产方面的问题,“卫生部正在和有关部门研究,期望寻找一些办法,推展密切型医疗联合体解决建构、发展中的障碍”。
本文来源:南宫娱乐-www.ioteelab.com